寵物購買要注意什麼?寵物買賣平台是否觸法?4大重點報你知!

想必大部分的人都產生過飼養寵物的想法,不論是因為毛小孩的忠誠陪伴還是牠讓人沉迷的可愛外表,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前往不同的寵物買賣平台進行比較挑選後,做出寵物購買的決定!

寵物購買精選內容:

寵物購買的事前準備

然而,在購買寵物的快樂氛圍中,飼主必須要特別謹慎,確保寵物買賣平台的合法性與維持養育寵物的責任心!

首先要觀察商家的合法性,需注意是否擁有特定寵物業許可證過往的顧客購買評價以及是否擁有實體店面包含店內環境整潔與寵物居住條件是否完善),是確保寵物來源可靠、合法的首要步驟。

透過寵物買賣來的寵物,也有擁有幸福的權利
透過寵物買賣來的寵物,也有擁有幸福的權利

此外,飼主務必要承擔起養育責任,杜絕任何棄養想法的發生,並且為了後續的照顧,進行絕育手術便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絕育手術不僅有助於控制寵物數量,還有助於提升寵物的整體健康。

同時,完成寵物登記手續是保障飼主和寵物權益的關鍵步驟,使寵物的身份得以合法認證。

寵物壽命較人類少是不爭的的事實,建議在購買前就要預先做好心理建設,在寵物生前給予足夠的愛和陪伴,在相處的過程中規劃好毛小孩的後半生活,將牠們當成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知心家人般對待!

為什麼要進行寵物絕育?這樣做人道嗎?

或許看到標題的你會想,寵物活得好好地為什麼要讓牠去挨這一刀?其實,不只在台灣,許多國家都有了寵物數量過剩的社會問題,可能是因為寵物業者繁殖過剩、遭到飼主棄養、與流浪動物繁殖等等因素,

若飼主家在飼養不只一隻寵物,而是一公一母且未絕育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會產生超出飼主所能負荷的數量,而接下來毛孩們的命運不是幸運的被領養,否則就是流落街頭或被抓進收容所。

且在絕育後還能有效防止引發生殖系統的相關疾病,如子宮蓄膿、乳房腫瘤、睪丸腫瘤、泌尿道疾病等等。甚至絕育後也會減少因性荷爾蒙所引起與人相處間的困難,如發情、到處亂尿尿、產生攻擊性等行為。

這邊建議可在第一次發情期前,或是毛孩年齡已達6個月-1年之間為最佳,詳細事項也可以詢問寵物醫院/診所的醫生為主。

飼主務必要留心買賣業者應該要告知消費者要將寵物絕育的責任,甚至是在買賣時預先繳交手術費用、疫苗費用、保證金等等(需與買賣業者溝通),保證這隻寵物會在適時地進行絕育動作。

進行寵物登記的必要性?買賣寵物還要認證身分

為減少寵物遭棄養的現象,自民國88年法案就已經規定飼寵物時需要進行寵物登記,登記對象為犬、貓及其它脊椎動物等,等於是為毛孩申請一張屬於牠的『身分證』。

狀態 辦理證件 費用
– 未絕育 – 狂犬病注射證明書

(注射超過一年則需再添補劑數)

1300

(登記費1000元+晶片費300元)

– 已絕育 – 寵物絕育證明

– 狂犬病注射證明書

(注射超過一年則需再添補劑數)

800

(登記費500元+晶片費300元)

寵物繁殖業者 – 狂犬病注射證明書

(注射超過一年則需再添補劑數)

寵物業許可證影本(須符合以下兩點)

(1)營業項目包含繁殖

(2)飼主必須與負責人相同

250

(需要固定每季回報晶片使用情形)

 *以上項目皆需要提供宿主身分證以供辦理

購買寵物後就應該安排至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進行登記,按照申辦步驟依序進行資訊確認後,便可至鄰近的寵物登記站施打晶片,從而避免違反有關辦理寵物管理辦法。

另外,經勸導拒不改善者,可能會面臨新臺幣3,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的罰鍰!

登記寵物晶片對於:

  1. 有效管理寵物數量
  2. 防止過度繁殖
  3. 杜絕不負責的棄養、虐待行為

等等狀況起到重要作用,此政策還有助於保障動物權益,特別是在寵物所有權紛爭時,能迅速確定合法擁有者,防止不當的轉讓和虐待發生!同時協助政府利用該數據來制定更有幫助的動物福利政策和法規。

登記系統的另一優勢是防止寵物遺棄,減少流浪動物數量對社會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當寵物走失時,能減少飼主的尋找時間,大大降低可能產生的意外。

最後提醒飼主應妥善保存登記證明,因應任何時候會需要使用到,當寵物過世,也理應進行死亡除戶線上登記

寵物買賣平台是否觸法?人工飼養與野生動物有差異嗎?

買賣寵物前先確認買購來源是否有異常、合法
買賣寵物前先確認買購來源是否有異常、合法

寵物繁殖和買賣行為應該要確保其合法性和維持動物的福祉,就會涉及一系列法律規定。根據動物保護法,寵物狗、貓的繁殖和買賣需由獲得許可並持有營業證照的業者進行。

  • 實體店面應懸掛許可證;網路販售則應公告許可證號

法律所規定的動物保護範圍,包括狗和貓以外的脊椎動物,如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等等。欲從事特定寵物的繁殖、買賣或寄養,必須經過主管機關的許可並取得執照,否則將被視為違法。

違法行為除了可能面臨高額罰款,特定類別的寵物將被轉交政府另行處置。

與居家寵物不同的是,有關野生動物的飼養、繁殖和買賣則有不同的規定。野外自然環境生存的野生動物一律不准人工飼養繁殖,而野保法則要求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其繁殖、買賣也需經過許可並持有營業證照。

寵物買賣常見問題

正常買賣行為都有機會出現紛爭,更何況買賣寵物的行為,下列列出常見寵物買賣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宇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

帶有疾病的寵物能否退貨?

若寵物在購買前已存在疾病,根據民法第354條,店家有責任擔保其保持健康狀態,且不能有疾病。依據寵物疾病嚴重程度,買家可要求全額退貨及退款,或是退還部分買賣價金。

即便買賣雙方在簽訂寵物買賣契約書時約定免除賣方的瑕疵擔保責任,但店家若故意隱瞞寵物健康資訊,消費者仍可根據民法第366條規定,要求相應賠償。

網路購買的寵物是否可退貨?

透過網路平台下購買寵物,通常無法在購買前取得足夠的資訊或有能實際觀察寵物狀態。因此特別設立了7天猶豫期制度,讓消費者有足夠時間仔細考慮!

根據寵物買賣定型化契約,條款應以偏向於有利消費者的方式解釋,不屬於排除猶豫期適用的例外情形。

因此,即使寵物在退還給業者後,有不易再出售或不易返還的特性存在,消費者在收到網路購買的寵物後7天內,是可以無條件進行退貨的。

但想必愛惜動物的各位是不會利用這個機制來傷害可愛動物的~

寵物買賣糾紛是否僅能透過訴訟解決?

在寵物買賣糾紛中,除了提起訴訟外,消費者還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第43條,向企業經營者、消費者保護團體、或消費者服務中心或其分中心提起申訴。

若在申訴後未能得到妥適處理,還可向消保官、直轄市或縣(市)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然而,若購買寵物的目的是以營業或投資為主,不屬於消費者,相應爭議也不屬於消費爭議,則不適用消費者保護法。

為維護飼主權益,這裡建議如有相關疑問,在求助於公家機關的同時,也可以先向律師諮詢,確保協議的合法性和實行性。

請盡量用領養寵物的方式去取代寵物購買
請盡量用領養寵物的方式去取代寵物購買

寵物買賣雖然早已是合法的行為,但還是建議以領養代替購買,購買寵物的動作無形中是推動寵物繁殖場等單位繁衍更多動物,而被利用完的動物下場可想而知是悲慘的(偶有少數得到後半生完善的照顧)。

牠們不是商品,寵物們對於飼主更是掏心掏肺的忠誠與信任,由衷希望每隻動物都值得最溫暖的對待!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